執藝術之筆,繪工程藍圖。這十年,唐雯老師把時光都浸在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深耕里。
初登講壇時,她帶著對專業的熱忱與幾分忐忑,一邊啃下工程技術的硬核知識,一邊琢磨如何讓藝術審美自然融入課堂。為了講透“工程與藝術的交叉點”,她跑遍多個裝飾項目現場,收集真實案例,課后反復打磨教案,把抽象的設計原理轉化為學生能理解的實踐邏輯。
如今的她,早已褪去青澀。聊起裝飾工程的節點細節,她能精準拆解技術要點;談及空間美學的創意表達,她又能跳出刻板框架,給出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方案。十年沉淀,她不僅吃透了專業領域的“工程骨架”與“藝術肌理”,更在教學中摸索出獨特的融合之道——讓技術落地有章法,讓藝術表達有根基,成為學生眼中“既懂工程嚴謹,又懂美學浪漫” 的引路人。

唐雯與金煌裝飾公司設計總監共同帶領學生學習裝飾工藝

唐雯帶領學生以桃源木雕為元素進行裝飾創意設計
守建筑初心,育一方英才
唐雯老師以“德技并修”譜寫育人華章,在教育的第一線,總有那么一些師者,他們以理想為藍圖,以熱愛為基石,默默構筑著行業的未來。建筑專業的唐雯老師,正是這樣一位堅守“建筑初心”的育人匠師。她始終將“德技并修”奉為專業教學的根本導向,致力于培養既掌握精湛技藝、又懷揣職業操守的新生代建筑裝飾人才。
筑牢底線,《建筑構造與識圖》中的“生命防線”
在看似枯燥的《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中,唐老師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她反復強調:“圖紙上的每一條線,都是未來建筑中關乎人民居住健康與安全的‘生命線’。”通過案例教學與嚴格訓練,她將“嚴守規范”的種子深植于學生心中,為他們職業生涯筑牢第一道,也是最關鍵的一道安全防線。
激發創新,《建筑裝飾材料與構造》里的“美學與綠色”
而在《建筑裝飾材料與構造》的課堂上,唐老師則化身為創新思維的引導者。她構建了“認知-理解-運用”的三階教學路徑,帶領學生從熟識材料規格特性,走向深度調研與創新應用。她引導學生走進市場、接觸工地,親身感受本土建材的溫度與綠色建材的潛力,并鼓勵他們從用戶需求出發,在功能與美學的平衡中,去思考、去創造新材料應用的無限可能。
接軌產業,《建筑裝飾施工技術》下的“文脈與技藝”
在《建筑裝飾施工技術》這門課上,唐雯大膽地將課堂搬進了業主家中、企業展廳和項目工地。在這“行走的課堂”里,學生不僅鍛煉了扎實的崗位適配能力,更在唐老師的啟發下,學會了用設計的眼光審視腳下的土地。她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挖掘區域文化特色,讓“本土文脈的傳承、空間美學的延續、裝飾技藝的升級”成為他們自覺的追求,為行業注入兼具匠心與人文情懷的新鮮血液。

唐雯帶領學生在西洞庭紫灣集建區調研學習
在教書育人之外,唐雯老師亦在科研與社會服務領域積極踐行高校教師的責任。其科研工作緊扣行業前沿,主導的裝配式裝修研究獲市級立項;她更將專業知識帶往田間地頭,通過湖南省高素質農民培訓,為鄉村建設規劃與環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智識支持。
從一張圖紙的規范,到一種材料的創新,再到一方文脈的傳承,唐雯老師的教學之路,是一條清晰的“德技并修”育人路徑。她以課程為基石,以實踐為階梯,不僅教會學生如何建造,更引導他們思考為誰建造、為何建造,真正培養出了一批批懂技術、有情懷、敢創新的“一方英才”,為建筑裝飾行業的未來點亮了希望的燈塔。 (劉璽東)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