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眨眼睛了!""坐好!不要總是扭來扭去!"這些話語是否經常出現在您的家中?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一些"小動作"時,第一反應是糾正、批評,甚至認為孩子是故意的。然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頻繁眨眼、咧嘴、清嗓子、聳肩膀——很可能不是調皮,而是一種需要被理解和關切的健康問題:抽動障礙。
診室里,8歲的男孩小宇低著頭,雙手不停地搓著衣角。他的媽媽焦急地說:"殷主任,孩子這半年總是擠眉弄眼、清嗓子,老師以為他上課搗亂,我們以為他是壞習慣,批評了半年都不見效,反而越來越嚴重了。"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殷旭主任醫師仔細觀察發現,小宇在問診過程中不自主地聳肩、眨眼,尤其是在緊張時更加明顯。進一步了解得知,小宇平時食欲不振,容易疲勞,面色偏黃,這些都是典型的脾虛表現。
中西醫不同術語,相同本質
現代醫學認為,抽動癥與"神經遞質失衡"有關。大腦里的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物質就像傳遞信號的通訊員,如果它們過于活躍,信號傳遞就會紊亂,導致孩子出現控制不住的小動作。
而在中醫理論中,這被稱為"肝風內動"。殷旭主任解釋道:"這個'風',就像自然界里亂刮的風,在身體里亂竄,孩子就會控制不住地抖動、抽動。"
這兩種說法,一個說"神經信號亂了",一個說"肝風刮起來了",實際上都指向了孩子的神經系統不夠穩定。
揪出加重病情的"催化劑"
哪些食物會加重癥狀
甜膩厚味:糖果、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不僅會刺激神經遞質劇烈波動,還容易礙著脾胃運化,生出黏膩的"痰濕",從而引動肝風。
煎炸燒烤:炸雞、薯片等燥熱食物,就像在身體里點了一把火,直接助長"心肝之火",火大了,風自然就跟著旺。
生冷冰凍:冰棍、冰鎮飲料等寒涼食物最傷孩子"脾陽",脾胃受寒后運化能力減弱,同樣會生出"痰濕",干擾神經的穩定。
從脾胃入手,標本兼治
針對小宇的情況,殷主任制定了以"健脾平肝"為核心的調理方案。他指出:"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會導致氣血不足,無法濡養筋脈,同時也會生濕生痰,引動肝風。"
在治療過程中,除了必要的中藥調理外,殷主任特別強調了飲食調理的重要性。對于脾胃虛弱的孩子,他建議可以適當配合一些健脾的食療方。比如科室準備的健脾固元糕,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選用藥食同源的食材配制而成,能夠幫助改善脾胃功能,為整體調理打好基礎。
經過一個月的系統調理,小宇的媽媽欣喜地發現,孩子的抽動癥狀明顯減輕,食欲改善,面色也紅潤起來。更讓人欣慰的是,小宇變得開朗了許多,不再因為"控制不住自己"而自卑。
殷旭主任強調,抽動障礙的調理需要"三分治,七分養"。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至關重要,切忌批評指責,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都有助于癥狀的改善。
(通訊員 易成功)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