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求,探索跨區域教研協作新模式,2025年11月13日至15日,“攜手共進 同心育才”長沙·湘西中學思政教研共同體建設暨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在吉首市第一中學交流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湘西州李靜高中思政名師工作室與長沙市田鋒中小學政治名師工作室聯合主辦,匯聚兩地思政教育精英,通過專題引領、課堂實踐與深度研討,為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活動開幕式于11月14日隆重舉行。湘西州教體局、教科院及承辦學校領導蒞臨致辭,深刻闡述了思政課在“培根鑄魂、啟智潤心”中的核心使命,并強調此次跨區域教研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落實名師工作室建設精神的重要舉措。長沙市田鋒名師工作室首席田鋒與湘西州李靜名師工作室首席李靜分別分享了各自團隊的探索經驗。田鋒老師強調“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讓思政課活起來”,李靜老師則主張“扎根地域文化,讓思政課有溫度”,雖路徑各異,但目標同歸——協同破解教學難題,共育時代新人。開幕式的熱烈氛圍與集體合影,共同凝聚起“攜手共進、同心育才”的堅定信念與強大動力。
四場高水平的專家講座構成了活動的“理論燈塔”,為教師們提供了豐厚的學術滋養與實踐指引。湖南師大附中蔣平波老師以“四有”為框架,系統闡述了高質量思政課的構建邏輯,強調價值引領之“魂”與情感共鳴之“溫”,并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實例,展示了如何通過議題式教學讓理論可知可感。長沙市雅禮中學鄧思老師直擊高考復習痛點,提出“深度重構”與“價值升華”雙輪驅動策略,倡導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并詳解如何通過專題整合、情境創設提升思維能力,同時融入家國情懷教育。婁底市王義龍老師聚焦《法律與生活》教學,提出突破內容、方法、場域“三界”的理念,倡導結合社會熱點、運用模擬法庭、走進實踐場域,讓法律知識在活學活用中彰顯價值。湘西州教科院吳建剛副所長立足本土,精準分析了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命題“情境化、綜合性、實踐性”趨勢,建議充分挖掘湘西脫貧攻堅、民族文化等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為區域教學與備考提供了精準導航。
活動“重頭戲”——同課異構環節,三位教師圍繞《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課題,各展其才,異彩紛呈。長沙市外國語學校何菁琳老師以湘西旅發大會為情境主線,通過一案到底、議題探究,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課堂活潑而富有深度。古丈一中嚴薇老師注重知識體系構建,巧妙融入本土文化,以思維導圖厘清邏輯,案例與理論結合,課堂充滿鄉土溫度與扎實學理。吉首市一中徐慧老師引導學生分享文化傳承故事,鏈接“文化新三樣”出海實例,將家國情懷與個人體驗相結合,教學嚴謹而富感染力。隨后的評課研討中,與會教師代表與兩位首席名師進行了深入點評與交流。大家一致認為,三堂課分別展現了“學生中心型”“知識系統型”“本土融合型”的多元路徑,其核心價值在于相互借鑒、共同提升,生動詮釋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真諦。
本次活動的深遠意義,在于成功構建了長沙—湘西中學思政教研共同體的長效合作機制。它打破了地域壁壘,實現了先進理念與特色資源的優勢互補與雙向流動。兩地工作室約定,未來將通過線上聯合教研、名師送課、資源互換、合作研發、青年共培等形式,將交流從“一時之舉”深化為“常態之策”,共同致力于提升思政課育人實效,為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貢獻持續的智慧與力量。
此次跨區域教研活動,不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共享,更是一次育人力量的凝聚與升華。它標志著兩地思政教育協同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為新時代背景下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譜寫思政教育嶄新篇章探索了有效路徑、奠定了堅實基礎。(通訊員 唐麗慧 李靜)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