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有根筋別在那里,扯著脖子、肩膀,連胸口和后背都跟著疼。” 67歲的劉先生這樣描述他那持續一個月、且愈發嚴重的疼痛。這種說不清又道不明的痛苦,讓他的生活陷入僵局。
在嘗試過多種方法效果不佳后,他在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疼痛科經歷了意想不到的轉機。令他驚訝的是,破局的關鍵,竟源自一次看似簡單的 “浮針”治療。
初步檢查發現,劉先生的情況非常復雜,是一個典型的“疼痛綜合體”:頸椎,多處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肩關節,右側肩袖損傷;胸椎,也存在椎間盤突出。
此外,他還患有糖尿病。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頑固的“疼痛網絡”,讓常規治療難以奏效。
面對這個復雜的網絡,疼痛科團隊制定了綜合治療方案,而浮針技術在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開路先鋒”角色。
“很多深層次的疼痛,源于表層筋膜的緊張與粘連。它像一件過緊的衣服,束縛著整個身體結構。”疼痛科韓軍副主任醫師解釋道,“浮針的優勢在于,它能直接在皮下層進行掃散,快速解除這些異常牽拉,為后續藥物起效和身體自我修復打開通道。”
治療時,醫生用一枚特制的針具在劉先生患處周圍的皮下進行掃散操作。
浮針的介入,迅速打破了他肩頸部位持續的肌肉痙攣和異常拉力,疼痛當即得到大幅緩解。這一步的成功,為后續的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其他手段鋪平了道路,最終實現了疼痛評分從6分到1分的顯著下降。

劉先生的經歷表明,對于復雜的慢性疼痛,單一療法往往力不從心。浮針作為一種安全、高效的中醫特色外治法,恰恰提供了這樣一把 “精準的鑰匙” 。它不依賴于藥物,卻能迅速解決肌肉筋膜層面的核心矛盾——緊張與缺血,在疼痛治療的“第一步”就建立起患者信心,并為后續的全面康復奠定堅實基礎。
(通訊員 黃倩)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