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昨晚吃了碗紅燒肉,半夜右上腹就跟刀絞一樣疼,還發燒、嘔吐,是不是得了急性闌尾炎?”在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普外科門診,李女士(化名)一臉痛苦地詢問。經過詳細檢查,結果出乎她的意料——元兇并非闌尾,而是她體內一顆“沉睡”多年的膽囊結石,因一頓油膩大餐而被徹底“激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讓無數人“膽”戰心驚的常見病——膽囊結石。
什么是膽囊結石
很多人誤以為膽汁是膽囊產生的,其實不然。我們的肝臟是膽汁的“生產工廠”,而膽囊只是一個精致的“儲存與濃縮倉庫”。當我們不吃東西時,肝臟分泌的膽汁會流入膽囊儲存并被濃縮;當我們進食,特別是吃下油膩食物時,大腦會發出指令,膽囊立刻收縮,將濃縮的膽汁排入腸道,幫助消化脂肪。
這個精巧的設計本應完美運行,但現代人高脂肪、高膽固醇、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很容易打破膽汁中膽固醇、膽汁酸和磷脂的平衡。久而久之,膽汁中的成分過飽和,就會像海水曬鹽一樣,析出結晶,逐漸形成結石。這就是膽囊結石的“前世”。
結石發作信號明確
安靜的小結石,可能與你相安無事多年。可一旦你吃了一頓油膩大餐,膽囊劇烈收縮,結石就可能被推到狹窄的膽囊出口,造成“交通堵塞”。膽汁出不去,膽囊壁在壓力下水腫、發炎,劇痛隨之而來。它的信號非常典型,很容易與胃病區分。
劇痛位置固定: 疼痛主要集中在右上腹,可能蔓延到右邊的肩膀和后背。
疼痛性質劇烈: 通常是持續的脹痛或刀絞一樣的劇痛,讓人坐立難安。
伴隨癥狀明顯: 常常伴有惡心、嘔吐,如果合并感染,還會出現發燒、怕冷。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普外科醫生強調:出現這些癥狀,千萬別硬扛!急性膽囊炎拖延不治,可能導致膽囊穿孔、化膿性膽管炎,甚至誘發兇險的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如何治療
當膽囊結石反復引發癥狀,或膽囊已失去功能時,手術切除是根治的最佳選擇。一個健康的、功能正常的膽囊值得保留;但一個裝滿結石、反復發炎、已經失去功能的膽囊,它非但無用,反而是一個潛在的“病灶”。保留它,等于留下了再次發作和癌變的隱患。此時,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便是國際公認的“金標準”。
對于膽囊結石,我們無需過度恐懼,但必須給予足夠重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期進行腹部B超檢查,是預防和早發現的關鍵。
(通訊員 黃倩)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