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
晨霧中的長嶺街道望城村
尚未完全蘇醒
葉重軍已騎上他那輛黑色的摩托車
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巡林
醒目的護林員袖章戴在他左側衣袖上
車尾的播音喇叭傳出森林防火叮囑
回響在山林之間


“巡林工作沒有技巧,就是靠跑、靠看,貴在堅持。”
這句話,葉重軍說了四年
也身體力行了四年
盡管常規情況下每月出勤20天
即為達標
他卻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山林

護林員葉重軍騎摩托車開展巡林工作。
一輛摩托,一雙膠鞋:
以“常巡”威懾“僥幸”
長嶺街道被劃分為6個林長制網格
每格配備1名生態護林員
葉重軍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11月5日下午記者抵達望城村時
葉重軍已巡林6個小時有余
那輛黑色摩托車就停在他身側
像一位親密的“戰友”
座椅已然有些磨損
車身卻被擦拭得锃亮
他向記者介紹
平坦路段都是騎著摩托車巡林
林密處和陡峭處則步行
一路需緊盯森林火災隱患、盜伐盜獵
樹木病蟲害等各類林地安全隱患
不放過任何細微風險

護林員葉重軍在山頂查看是否存在火情。
跟隨葉重軍的巡林腳步
巡護至一山地后,需步行上山
爬上山坡,忽見木屋旁有煙霧升起
他立刻加快步伐
“有情況,得快一點!”
發現是村民在燒木屑
他厲聲勸導
“不能大意啊
這在山上燒火還是很危險的。”
說完,他便利落地用鐵鍬鏟土覆蓋火源
村民也在他的指導下用水澆滅了火星
下山途中
葉重軍眼神突然鎖定路旁一株
開著黃花的植物
“你們看!這個是加拿大一枝黃花,屬于外來入侵物種,應該立即處理。”
他迅速反饋上報
并向記者科普這一物種的危害


這就是葉重軍的日常
望城村林地分布零散
他要求自己每周必須把所有村民小組
全部巡兩遍
巡護系統APP上記錄了他的堅持
截至11月5日
今年累計1993.6小時的守護
4647.71公里的跋涉
平均下來每天6小時、15公里以上
里程遠超工作要求


他說:“只有每日的巡林
才能震懾那些心存僥幸之人。”
在這些看似“重復”的工作里
在望城村的四季中
他默默守護著“這片綠”
一份信念,一顆公心:
在爭議與理解中前行
“以前看到亂砍濫伐就心疼,覺得林子也應該像野生動物一樣被保護起來。”
護林員這份工作
讓他守護家園的樸素愿望得以實現
他視自己為“林業的眼睛”
“護林員必須要走到最里面的一步,才能夠快速、準確地反饋情況。”



這份“較真”也讓他面臨一些不解
有村民說“不知道他天天到底在看什么”
也有人認為他過于鐵面無私
“你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別人多少都要賣點面子,你該怎樣還是怎樣。”
可他總是放心不下那片山——
在2022年榮獲
湖南省護林員標兵的發言中
他給出了堅定的回答
“在基層工作,面向父老鄉親
如果不能秉公辦事,怕得罪人
那就做不好護林員這項工作。”
望城村林業專干龔佳介紹
近幾年望城村處理了幾處松材線蟲病疫區
葉重軍及時反映情況、溝通對接村民
有效推動了疫木清零


葉重軍用日復一日的堅守
換來了山林看得見的改變
也換來了村民們的尊重
“巡林對我來說早已成了日常
現在大伙互相很熟悉
我一到那去,他們都笑著和我打招呼
還打趣說‘你怎么天天在這里轉喲’。”
“區建-鎮(街道)管-村(社區)用”
的三級聯動機制
也在為護林員工作持續注入養分和底氣
區級層面,保障與培訓雙管齊下
除基本補助和意外險外
更通過“全區統訓+鄉鎮特訓”模式
精準提升護林員能力
就長嶺街道來說
護林員考評機制與林長制系列工作職責
貫穿始終
同時匹配了績效獎勵
優質巡林工具與常態化的業務培訓
讓護林員在巡林路上步履更穩、信心更足
一片青山,一個體系:
從“神經末梢”到協同保護
葉重軍巡林的意義不僅在于贏得了人心
更在于他構成了我區森林防護體系中
最敏銳的“神經末梢”
區自然資源局林田長辦主任劉巍介紹
全區24萬余畝林地
由46名像葉重軍這樣的護林員守護
他們均選自本村
因“守護自己的家園更珍惜
宣傳勸阻也更有效。”
如今
護林員隊伍正走向年輕化、智慧化
在今年9月的岳陽市生態護林員和
林業科技員知識技能競賽中
云溪區團隊更是取得了團體二等獎
兩項個人三等獎的好成績

此外
我區正持續完善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組織體系
“一長四員”管護體系等
林長制正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
云溪區共區劃林長制管護網格46個
“一長四員”配備完整
劉巍表示,近年來
我區森林火災發生幾率顯著下降
鳥類保護力度更大,林木盜伐更少
古樹名木保護機制更加完善
松材線蟲病疫區也實現了全面清除
并榮獲國家林草局通報表彰
今年,我區還獲得了岳陽市2024年度
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先進縣市區稱號
葉重軍等2名護林員
獲優秀生態護林員榮譽

云溪街道清溪村航拍圖。
作為這套管護體系的關鍵一員
日復一日
葉重軍的摩托車依然
穿行在望城村的綠意之間
那抹被擦拭得锃亮的黑色和
飄揚的袖章
已成為“這片綠”
最深沉、最忠誠的守護色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