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彭章霞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脈動,一頭連著萬家燈火。“十五五”規劃建議圍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加強產業和就業協同,積極培育新職業新崗位,支持企業穩崗擴崗”等要求,為夯實就業這一民生之基指明了方向。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意義重大。將“高質量”與“充分”兩個詞并列,意味著要實現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在宏觀層面,包括就業機會充分、就業環境公平、就業結構優化、人崗匹配高效、勞動關系和諧等;在微觀層面,主要表現為勞動者不僅有活干,而且工作穩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職業安全等。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十四五”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在實踐中,對于新時代就業工作規律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這為做好“十五五”的就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根本途徑在發展。只有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蛋糕做大,才能把就業這個大盤子端穩。以“積極培育新職業新崗位”為例,新業態的發展正深刻重塑就業市場,無人機是低空經濟領域增長最為顯著的賽道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行業無人機擁有者注冊用戶161.9萬個,全行業注冊無人機共217.7萬架,均比上年底增加了一倍。可以說,聚焦產業升級、擴大消費、重大項目建設等領域,持續挖潛,拓展新的就業增長點,有助于為勞動者廣開就業門路。
從破解“有活沒人干”入手,解決“有人沒活干”的問題,也是重要一環。江蘇鎮江采取校企合作、訂單式、定向式培訓等方式,提高培訓后就業率;四川瀘州優化完善技能人才“全鏈條”培育體系,加快技能就業興產富民;福建廈門聚焦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業態需求,動態調整勞動力開發方向……對于各地來說,從“投資于人”的要求出發,無論是“完善就業支持和公共服務體系”,還是“加大創業支持力度”,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就業與政府幫扶相結合,才能更好綜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新技術發展。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還要為保障勞動者權益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2022年,人社部推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覆蓋外賣、出行等多行業。截至今年9月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累計參保人數超過2200萬人。最近,某外賣平臺宣布,騎手養老保險補貼正式覆蓋全國。從單一補貼到多層次保障網,“完善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既是一道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考題,也是一道需要細致解答的必答題。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走好這條路不容易,堅持就業優先,不斷加強政策支持、培訓賦能、服務助力,定能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質量,讓人的全面發展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年巍)
責編:潘華
一審:潘華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