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宗莉
新人如雨后春筍強勢崛起,老將似磐石堅守且熠熠生輝。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歡聲震天的賽場上,我們不僅看到了競技體育的激烈角逐,更看到了體育人才梯隊建設的堅實步伐,以及全民健身社會氛圍的蓬勃興起。
老將的堅守,是賽場上最動人的底色。36歲的蘇炳添在十五運會周期主動調整自己在4×100米接力項目的位置——改跑第一棒。34歲的跳水名將施廷懋帶著肩傷挑戰女子3米板,退賽后笑著與冠軍小將擁抱祝賀。他們用青春書寫體育事業的輝煌篇章,用汗水詮釋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更用“師傅當年怎么教我,我現在就怎么幫年輕隊員”的姿態為新人鋪路,成為體育強國征途中最寶貴的“傳幫帶”力量。
小將的崛起,為體育事業注入新鮮血液。三日奪三金,18歲張展碩包攬男子200米、400米、800米自由泳三枚全運會金牌并三破全國青年紀錄。李冰潔在女子800米自由泳決賽中,以破全國紀錄的成績強勢奪冠。體操賽場上,“10后”小將柯沁沁出色發揮力壓一眾名將奪冠。當“小孩姐”“小孩哥”開始刷屏,觀眾席爆發出的掌聲,一半給勝利,一半給傳承。群星璀璨,讓中國體育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也讓體育精神在代代相傳中煥發新的活力。
年輕選手的橫空出世并非偶然,背后是地方體校的系統培養、國家隊的精準打磨,是“選星計劃”的持續發力,更是人才梯隊建設結出的碩果。近年來,從基層體校到專業隊,從青少年聯賽到全運會舞臺,一套科學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逐步成型。老將們憑借豐富的大賽經驗,為小將提供技術指導與心理疏導;小將們帶著創新勇氣與青春活力,為項目發展帶來新的思路與實踐。這種“老帶新、新促老”的良性互動,讓中國體育在各個項目上都保持著強勁的競爭力,也是我國體育事業始終朝氣蓬勃的動力之源。
更可貴的是,體育賽場的激情早已蔓延至街頭巷尾,活躍在全民健身的廣闊舞臺。無論是城市公園晨練的老人、社區球場打球的少年,還是寫字樓里利用午休健身的上班族,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踐行著體育精神。全運會上新老運動員的拼搏故事,讓更多人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它不僅是金牌與榮譽,更是堅持與熱愛,是團結與協作。
薪火相傳,體育強國正當時。當校園體育、社區體育、職業體育協同推進,全民健身熱潮持續涌動。在這曲大合唱中,每個人都是躍動的音符,匯聚成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的磅礴力量。
責編:歐小雷
一審:歐小雷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