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武漢,因一場行業盛事而熱潮涌動。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內,2025中國國際商用車展覽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而東風商用車以“智繪綠境·馭見未來”為主題的龐大展臺,無疑成為了全場矚目的焦點。這里不僅陳列著覆蓋多技術路線的六款實車,更在核心展區集中展示了七款關乎商用車未來的“動力心臟”與“智慧大腦”。作為面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交出的一份份擲地有聲的答卷,東風商用車清晰地勾勒出一家領軍企業在產業變革浪潮中的戰略縱深與技術底氣。

漫步展臺,最能體現東風平臺化戰略與前瞻布局的,莫過于那具堪稱“萬能母體”的統一多能源發動機平臺。它絕非簡單的動力單元,而是一項極具革命性的系統工程。通過基礎機、燃燒系統、控制系統、后處理、制動及制造的深度共享,該平臺具備了從13升到16升四個排量,以及柴油、天然氣、氨、甲醇、氫五種能源路線自由拓展的能力。
想象一下,一條高度柔性化的生產線上,可以誕生出燃料驅動形式迥然不同的發動機,而它們的零部件通用率竟能高達80%以上。這背后,是東風商用車研發投入與制造成本的幾何級數優化,而最終受益的將是每一位追求極致出勤率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用戶。更令人驚嘆的是,平臺將高精動力缸、智能熱管理、低壓力潤滑、低流阻高效脈沖增壓等尖端技術全盤賦能給每一種能源路線的發動機。其中的杰出代表DDi16柴油機,以760馬力的磅礴動力、1050公斤的輕量化機身,達成了升功率35.89kW/L、比功率0.53kW/kg的國際領先指標,50%的熱效率更是將燃油經濟性推向了新的高峰。

如果說多能源平臺是為未來能源格局準備的“萬能鑰匙”,那么氨發動機則是東風在“零碳燃料”領域落下的一枚戰略重器。在“雙碳”目標日益緊迫的今天,尋找柴油的規模化清潔替代品已成為全球商用車行業的頭號課題,東風商用車給出的氨能解決方案,展現了中國企業的魄力與智慧。
東風的工程師們創造性地采用柴油作為“點火源”,引燃氨氣實現壓燃均質燃燒,完美解決了氨燃料難以壓燃的世界性難題。整機集成了創新的氨噴射系統、專用高壓縮比燃燒系統,并針對氨氣強烈的腐蝕性,對涉氨零部件展開了從材料到涂層的全面攻關,甚至還開發了專用的耐氨腐蝕、抗乳化機油和高效后處理系統,確保整機不僅滿足嚴苛的國六排放標準,其熱效率更比基礎柴油機提升了2%。這意味著,在動力性能不打折扣的前提下,運營成本與碳排放將同步下降。
尤為重要的是,隨著綠氨制備成本的持續走低,東風預測到2035年,氨發動機的總使用成本將與當下主流的天然氣發動機持平。這不僅是東風在技術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更是關于未來能源經濟性的前瞻布局,為資源運輸和物流行業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深度脫碳路徑。

在提升車輛效率與降低能耗的探索中,東風商用車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控制器總成,扮演了不可或缺的“智慧大腦”角色。它集成強大通訊接口與高算力平臺,深度融合感知融合、定位融合、緊耦合規控一體化及多時間尺度節油等自研核心算法,賦予車輛L2+級高級輔助駕駛能力,涵蓋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撥桿變道、預見性巡航與全局速度規劃等功能。
在高速干線物流場景中,該系統可實現超過90%的組合輔助駕駛占比,有效緩解駕駛員長時間作業壓力。其障礙物識別率高達99%,為行車安全構筑堅實防線。經濟效益同樣顯著,油耗優化3%左右,為重卡用戶帶來可觀的運營收益。背后支撐這一系統的,是141項國家專利,以及參與制定的3項國家標準與5項企業標準,充分彰顯東風在組合輔助駕駛領域的技術底蘊與行業引領地位。

在新能源車輛的三電系統中,二代新能源整車控制器扮演著“中樞神經”的角色。東風商用車深諳,沒有自主可控的“大腦”,一切電動化戰略都是空中樓閣。這款控制器基于國際通用的Autosar標準開發,實現了軟件架構的標準化,這不僅提高了軟件的可重用性,更極大地增強了系統兼容性與穩定性。
安全性方面,它構建了多層次的安全防護體系,從故障檢測、錯誤處理到系統監控,確保車輛在任何意外情況下都能最大程度保障駕乘安全。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它內置的加密技術與安全通信協議,如同為車輛設置了一位無形的數字保鏢。而支持OTA遠程升級的特性,則讓這款控制器具備了“成長”的能力,可以針對環衛、工程、長途牽引等不同細分市場的用戶場景,進行快速的功能適配與性能優化。目前它已在多款新能源商用車上批量搭載,這標志著東風已牢牢掌握了新能源整車最核心的控制權。

而在追求平順與高效的傳動領域,東風展出的集成式選換擋執行器同樣彰顯了其精妙的工程設計。該執行器采用高度集成的設計理念,其結構核心在于將電磁閥、轉速位移傳感器等關鍵元件與操縱零部件(如撥叉)融為一體,并創新性地采用單一氣缸直接驅動換擋動作,實現了結構的極致精簡。正是這種高度集成的物理結構,為其帶來了卓越的性能表現:它不僅實現了極高的控制精度與迅捷的換擋響應,更將每次換擋的動力中斷時間顯著縮短(響應時間優化達0.1秒),從而確保了動力輸出的連貫性與駕駛的平順性。此外,一體化的設計也大幅提升了單元的可靠性,并為整車的裝配與后期檢修維護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DA12自動擋變速箱的油溫控制系統,以其高度集成的設計理念確保了傳動系統的高效與耐久。該系統硬件與變速箱長效連接,保障了控制的持續穩定,其油溫控制介質更與發動機冷卻系統共用,大幅提升了熱管理效率。這一設計帶來的核心優勢在于,它能持久地將變速箱油溫維持在最佳區間,不僅顯著提升傳動效率,更有效延長變速箱使用壽命。

如果說以上控制器是分工明確的“專家”,那么動力總成域控制器(PDCU)的誕生,則是一場徹底的“系統融合”。它不再讓EECU、VECU、HCU等控制器各自為戰,而是將其功能高度集成于一體,實現了對動力系統的集中統一指揮。
基于平臺化與模塊化設計,PDCU實現了軟硬件解耦,不僅兼容傳統能源及混動車型,更具備向純電、氫燃料電池等未來平臺移植的潛力。其智慧內核體現在多個維度:智能EP模式能更精準地平衡動力需求與經濟性;自適應的發動機與后處理協同控制,有效降低了系統綜合成本;和自主AMT變速箱控制深度融合,提升了平順性與經濟性。尤為突出的是,它能基于ADAS地圖信息,實現預見性的速度、扭矩與檔位優化,讓車輛仿佛擁有“千里眼”,實現最優能量管理。
從靈活應對多種能源的發動機平臺,到突破性的零碳氨動力;從賦予車輛高度自主性的智能駕駛大腦,到精準管理新能源車輛的核心控制器,再到集成化、智能化的動力域控制……東風商用車在此次展會上呈現的,絕非孤立的技術亮點,而是一套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綠色智能動力解決方案”。

這些動力總成展品,共同印證了一個事實:東風商用車已經構建起從傳統動力優化到新能源掌控,再到智能網聯融合的全鏈路自主研發能力。這種能力的價值,不僅在于幫助客戶降低每公里運營的“顯性成本”,更在于通過提升出勤率、安全性與駕駛體驗,創造了巨大的“隱性價值”。在宏觀層面,東風商用車以如此清晰的技術路線圖和扎實的產品矩陣,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商用車產業不再僅僅是規模的追隨者,而是已經成為綠色、智能技術方向的定義者與引領者之一。它們正以“一切源于可靠”的承諾,驅動著中國物流運輸裝備的全面升級,為中國汽車工業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注入了強勁而自信的動能。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